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詠 特約記者陳實
應城63歲的老謝,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貧困農(nóng)民??墒墙眨谏暾埖捅r,他卻被查出在武漢一家公司“上班”,每個月有3500元的“工資”。而這家公司,老謝從來都沒有聽說過。
跟他一道“上班”的,還有同村一位71歲的老人。老謝他們的個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?這家公司虛擬老謝的工資信息,到底出于什么樣的目的?
冒出來的3500元月工資
3月25日,家住應城市陳河鎮(zhèn)的老謝起了個大早。他要去應城市低保局,問問低保辦得怎么樣了——不久前,他遞交了申請。
前期,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做了入戶調(diào)查,確認他符合領取低保的條件。隨后,民政部門要在一個查詢系統(tǒng)里,核查他的工資收入情況。老謝沒有工作,更談不上工資,“這一關(guān)”肯定是沒有問題的。
老謝今年63歲,有冠心病,沒什么文化,幾乎沒有出過應城。他有個兒子因車禍去世,留下一個年幼的小孩;還有一個兒子在工地打零工,也有一個孩子留在家里照顧。老兩口帶著兩個年幼的孫子,全家人生活十分拮據(jù)。
對于這個貧困家庭來說,低保的錢雖不多,也能解燃眉之急。
可是,工作人員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:低保申請沒有通過。原因是,經(jīng)過查詢,老謝在一家名為“武漢恒創(chuàng)世紀印務設計”的公司里有就職記錄,從去年4月份起,他每個月從這家公司領取3500元工資。
老謝傻了眼,這個他念起來有點拗口的公司名字,他聽都沒有聽過,自己怎么會在那里上班?而如果沒在那上班,這個公司“又怎么會給我發(fā)工資呢”?
一連串的疑問,讓老謝懵了。民政部門的查詢結(jié)果里,他的名字和身份證號都在。老謝對了好多遍,確認沒有出錯——“在武漢工作,每個月有3500元收入”,這也就意味著,低保辦不了了。
如果辦不了,可能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問題了。
老板熱心送“證明”
老謝給侄女小路打了個電話。小路在城里上班,文化程度比較高,見多識廣,問問她,或許能夠幫忙找到答案。
小路很快過來了。問清楚情況后,同樣摸不著頭腦:姑父家里的情況,她是十分清楚的。老謝身體不好,又沒有文化,在家里干點輕微的家務還可以,要說有公司愿意聘用他,還每個月發(fā)3500的工資,這好像是天方夜譚。
小路只好安慰姑父:“您放心,肯定是哪里出了問題,我先想想辦法搞清楚。”
回家后,小路上網(wǎng)查詢了這家公司的注冊信息,地址在武漢市青年路,法人姓余。
根據(jù)注冊信息上的電話,小路聯(lián)系上了余某。聽說這事后,余某倒是比較熱心,他對小路說:“可能是哪里搞錯了,沒關(guān)系,我們給他出個證明,證明他沒有在我這里上班。”
3月28日,余某親自趕到應城,送過來一張蓋著公司公章的“不在職證明”,上面寫著,老謝不是公司員工,從未有過勞動合同關(guān)系。
該公司老總?cè)绱?ldquo;熱心腸”,反而讓小路覺得“更有貓膩”。見到余某后,小路發(fā)現(xiàn),他也是應城人。而在應城市民政局,小路還了解到,查詢系統(tǒng)里同樣在這家公司“上班”、且每個月拿3500元工資的還有一個人,跟老謝同村,今年已經(jīng)71歲了。
所以,余某這趟來應城,一共開了兩張不在職證明。
工資單似乎有貓膩
按道理,民政局這個查詢系統(tǒng)里的信息,應該是余某的公司申報上去的??墒怯嗄痴Z焉不詳,老謝的信息從哪來,為什么會在他的公司“上班領工資”,他通通“不知道”。
這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?
3月30日,楚天都市報記者就此咨詢了孝感市低保局的工作人員。
據(jù)介紹,低保的辦理流程十分嚴格,居民提出申請后,低保部門首先要入戶核查,初步確認后,還要在民政部門的一個全國聯(lián)網(wǎng)的查詢系統(tǒng)里,查詢申請人的工作工資情況。
“這個系統(tǒng)的數(shù)據(jù),主要來源于稅務、人社、公安部門。工作工資數(shù)據(jù),主要是由企業(yè)申報的,其中有姓名、身份證號碼、工作、工資等信息,不可能出現(xiàn)錄入錯誤的情況。”
當日,記者聯(lián)系上了武漢恒創(chuàng)世紀印務設計有限公司余某。余說,他們公司確實沒有老謝這個職工,沒給他發(fā)過工資,也不認識他。“我們公司很小,總共只有六七個人,每一個人我都認識,絕對沒有老謝這個人。”
“我最近也在為這個事頭疼,前兩天特地跑回去給他們開了證明。”至于為什么會有老謝的就職信息,余某依舊表示自己也納悶。“可能是錄入錯誤。”
“姓名和身份證號都錄錯了,而且錯得剛好能匹配上,您覺得可能嗎?”面對記者的疑問,余某表示“需要調(diào)查一下”。
公司承認是“避稅”
記者就此事咨詢了湖北山川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律師鮑志江。鮑律師說,老謝等人為什么會無緣無故地“被工作”,“被發(fā)工資”,可以從他們的工資數(shù)目去分析。
“他們兩人的工資都是3500元,這個數(shù)字剛好是湖北省的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。也就是說,他們兩人加起來的這7000元錢,是不用繳納個稅的。”
鮑律師介紹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(yè)所得稅法》第八條規(guī)定,企業(yè)實際發(fā)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(guān)的、合理的支出,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。有的公司為了偷稅,在列支成本方面做手腳,給一些不存在的員工發(fā)工資,這樣增加了公司的費用支出,就可以減少應納稅所得額,從而達到偷稅的目的。
“很明顯,這家公司編造了兩個員工,虛增了成本。編造的假工資既沒有達到個稅起征點,又要盡量更多地沖減企業(yè)利潤,更少地繳納稅款,所以就選擇了3500元。”鮑律師分析。
當日下午,余某向記者反饋了他的“調(diào)查結(jié)果”。余某坦承,編造員工信息,確實是為了“避稅”。
余某介紹,老謝開始領工資是去年4月份,當時的公司會計已經(jīng)離職了。他通過各種途徑,聯(lián)系上了這名會計,會計承認,編造員工信息就是為了避稅。“當時很多人都這么做。”
余某強調(diào),這件事自己并不知情。這名會計又是如何知道老謝的個人信息的呢?余某稱,這名會計也記不清了。
昨日,記者將所了解到的情況反饋給武漢市地稅部門,工作人員表示會介入調(diào)查,如查實該公司確實存在偷稅漏稅行為,將依法進行處理。
而在應城,老謝正在等待應城市低保局的走訪確認,以便消除這個“莫名”記錄帶來的影響,讓他可以成功申請到低保。